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学校第二届党代会和教学工作大会精神的头一年,也是学院发展的“实力提升年”。学院于2011年12月29日隆重召开了2011年团队建设与科研工作会。学院领导马燕经理,刘军书记,魏延、杨晓红副经理,各系主任,学院办公室主任,科研秘书以及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博士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刘军书记主持。
会上,马经理总结了学院一年来取得的成绩,他指出:“特色发展兴院、团队建设强院”的理念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学院提出的团队建设:“打造亮点、凸现学科特色、实现跨越式发展”已初见成效。在全院师生员工的团结拼搏和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成绩,尤其在学科平台建设、高级别科研项目等方面,使学院当前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和平台。提升了学院发展的硬实力,努力增强了学院的发展后劲。
随后,马经理着重梳理和盘点了学院2011年团队建设和科研工作。一是加强队伍建设,为团队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支撑;二是学科方向方面,通过申报工作,梳理了学科方向,明确了研究目标;三是学科平台方面,学科平台申报获得新的突破,学院成功获批了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教育技术学三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点授权,获批软件工程一级硕士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获批重庆市“十二五”重点学科(立项建设);四是科研方面,2011年度项目申报、获批情况创历史新高,共申报项目65项,获批项目30项,国家级项目实现了突破,经费总计为200余万(不含配套经费)。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五是教改教研方面,2011年获批重庆市级和校级教委教改项目7项。四是学术交流方面,加强学术交流、提升了学院的形象和影响力。成功举办了“2011年信息科学与工程应用国际学术会议(ISEA2011)”国际学术会议;成功举办了2011年第七届“博创杯”全国老员工嵌入式软件设计大赛(西南分赛区);先后邀请了7名专家到学院为全院师生作了学术报告。
同时,马经理指出了学院面临的问题与困难:学院目前高学历和高职称的人才学科方向较为分散,尚未形成合理的学科梯队和学术布局,缺乏高层次的、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人才;学科的方向需要进一步的优化,紧密结合西部特别是重庆市经济建设的需要,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
在谈到2012年工作思路和计划时,马经理强调要重点做好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1、做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重点学科的建设工作,包括遴选各个方向,落实负责人和团队。2、整合学科力量,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学术团队,重点思考如何整合力量,优化学科方向,突破重点。3、加强科研管理、实现科研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4、落实相关配套政策。
魏延副经理在发言中首先对学院2011年的科研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和补充,之后重点强调了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就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理学部副主任周青教授的讲座做了通报,并说明了2011年重庆市科技工作情况,布置了近期的几项申报工作。
在会议讨论阶段,与会老师们纷纷发言,就学院各方面工作献计献策,讨论气氛热烈。就老师们关心的项目申报人员组合问题、重点团队建设问题、与中科院联合培养研究生等问题,学院领导作了细致的解答和交流。
刘军书记最后强调,当前正处于学院成立两周年的节点上,全院师生既要看到学院两年来在团队建设和科研工作方面获得的可喜成绩,尤其是学院整体工作实现跨越发展,使学院迈上了新的发展平台和起点;同时也要看到学院发展仍然面临机遇和挑战,学院将进一步梳理和总结经验与不足,更多地挖掘内在潜力,集聚全院师生的力量,在团队建设与科研工作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才能使学院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图为会议现场